创富公式规律区 www.ssuka.com 發表于:2019-04-17 15:54 來源:懷遠縣政府(辦公室) 作者: 閱讀次數: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精準實施控輟保學措施,確保到2020年實現我縣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持續保持在96%的目標。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的通知》(皖政辦〔2018〕3號)和《蚌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的通知》(蚌政辦〔2018〕34號),結合我縣實際,經縣政府同意,現就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堅持依法控輟保學,不斷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一)切實履行政府控輟保學法定職責。政府的職責在于補短板、控底線。各鄉鎮政府(含懷遠經開區,下同)要認真履行義務教育控輟保學法定職責,嚴格落實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しㄒ約啊棟不帳∈凳┲謝嗣窆埠凸邐窠逃ò旆ā貳棟不帳∥闖贍耆吮;ぬ趵返確煞ü?,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縣政府全面負責縣域內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控輟保學目標責任制,突出重點地區,加強分類指導,督促各鄉鎮做好義務教育各項工作,實現控輟保學目標。鄉鎮政府履行控輟保學主體責任,組織和督促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幫助解決接受義務教育困難,采取措施防止輟學。配合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加強對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的監督及執法檢查。(牽頭單位:縣教育體育局;配合單位:各鄉鎮政府)
(二)完善行政督促復學機制。各鄉鎮要全面掌握轄區內適齡兒童少年情況,加強宣傳教育,督促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依法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并完成義務教育。學區、學校要建立和完善輟學學生勸返復學、登記與書面報告制度,每學期開學后一周內,對未報到的學生登記造冊并逐一核實原因,做好輟學學生勸返復學工作;加強家校聯系,對控輟保學重點對象開展經常性家訪,做好思想工作,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給予關心幫助;經勸返仍不到?;蛭薹瞪系?,學區、學校要及時書面報告鄉鎮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并配合政府部門做好輟學學生勸返復學工作。落實家長責任,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送適齡兒童少年按時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無正當理由未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或造成輟學的,由當地鄉鎮政府或者縣教體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司法部門依法發放相關司法文書,敦促其保證輟學學生盡早復學;情節嚴重或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牽頭單位:縣教育體育局;配合單位:縣司法局、各鄉鎮政府)
(三)建立部門聯控聯保工作機制。縣文化和旅游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和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禁止在學校周邊開辦不利于兒童少年身心健康的娛樂活動場所,禁止營業性歌舞廳、電子游戲廳、網吧等接納未成年學生。司法部門要做好面向農村貧困地區的控輟保學相關法治宣傳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民政部門要將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納入社會救助政策保障范圍。用人單位不得違法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人社部門要切實承擔責任,加大對違法招用未成年人的單位或個人查處力度,情節嚴重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吊銷相關單位營業執照。社會組織和個人應當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創造良好環境。對違反義務教育法導致學生輟學的,任何社會組織或個人有權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檢舉或控告。共青團、婦聯、殘聯、社區要在控輟保學工作中發揮各自作用,協同創建良好育人環境。(牽頭單位:縣教育體育局;配合單位:縣公安局、縣民政局、縣司法局、縣人社局、縣文化和旅游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團縣委、縣婦聯、縣殘聯,各鄉鎮政府)
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避免因學習困難或厭學而輟學
(四)提升農村學校教育質量。牢固樹立全面的教育質量觀,落實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規范辦學行為,注重學校內涵發展,全面提高農村學校管理水平,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合理安排學生在校學習時間、體育鍛煉時間、在?;疃諶鶯圖彝プ饕?,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組織作用,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不得隨意加深課程難度、增加課時、趕超教學進度或提前結束課程。健全學生體育鍛煉制度,建設常態化的校園體育競賽機制,切實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落到實處。加強教研機構建設,強化課程建設和對教育教學評價工作研究,加強對農村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研究和指導,鼓勵教研員采取蹲點等形式幫助農村學校提高教學質量。推進城鄉學校結對幫扶,建立學區集體教研和備課制度,積極開展多元合作辦學,以城促鄉、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多渠道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加快特色而有質量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含教學點,下同)建設,完善對中心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一體化辦學評價標準和考核機制,加強中心學校對村小學、教學點指導管理。發揮鄉村小規模學校小班化教學優勢,積極開展啟發式、參與式教學,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充分運用在線課堂等信息化手段,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不斷提高義務教育質量,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提高學校的吸引力,讓孩子們從小愿意上學。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吸引優秀教師到鄉村從教。推動城鄉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城鎮學校和優質學校教師每學年到鄉村學校交流輪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校級以上骨干教師不低于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20%。繼續實施好農村教師“特崗計劃”和定向培養鄉村教師計劃,為貧困地區和鄉村學校補充優秀教師。加強鄉村教師培訓,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國培計劃)和省級培訓計劃(省培計劃)優先支持貧困地區和艱苦偏遠地區鄉村教師培訓。改善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配備專業教師,發揮特殊教育資源中心作用,提高普通學校隨班就讀質量。(牽頭單位:縣教育體育局;配合單位:縣編辦、縣財政局、縣人社局、縣殘聯)
(五)因地制宜促進農村初中普職教育融合。各鄉鎮要結合區域內教育和農村經濟發展實際,加強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統籌,通過在普通初中開設職業指導課程、技術技能課程和組織普通初中學生到當地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選修職業教育專業課程等多種方式,積極促進農村初中普職教育融合,確保初中學生完成義務教育,為中職招生打下基礎,提供多種成才渠道,使他們升學有基礎、就業有能力,有針對性地防止初中生輟學。(牽頭單位:縣教育體育局,縣人社局;配合單位:縣編辦)
(六)建立健全學習困難學生幫扶制度。各學區、學校不得將義務教育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要因地因校制宜,把對學習困難學生、思想心理有問題學生的幫扶轉化作為控輟保學的重點任務,建立健全學習幫扶轉化制度,著力消除因學習困難或厭學而輟學的現象。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學習困難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家庭情況和思想心理狀況,切實加大幫扶力度,使他們增強學習興趣,改進學習方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不斷提升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切實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有效性和獲得感。要強化對學生的發展性評價、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把對學習困難學生和思想心理有問題學生的發展性評價作為考核學校教育工作和教師教育教學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把義務教育鞏固率和對學困生轉化情況作為對學校教育教學評價的重要參數,把控輟保學情況作為初中學校分解省示范普通高中招生指標的參評要素之一。(牽頭單位:縣教育體育局;配合單位:各鄉鎮政府)
三、落實扶貧助學政策,避免因生活貧困而輟學
(七)精準確定教育扶貧對象。要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把控輟保學工作作為脫貧攻堅的硬任務,壓實工作責任。要聚焦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把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含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下同)作為脫貧攻堅重點對象,特別是把殘疾兒童、殘疾人子女、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留守兒童等作為重中之重,堅持優先幫扶、精準扶貧,切實提高扶貧成效,到2020年全面完成“發展教育脫貧一批”任務,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扶貧部門要會同教育部門每年將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適齡兒童信息錄入資助系統,及時更新數據,實施動態監控。教育部門要會同財政、扶貧、民政、司法、殘聯等部門,加強排查,摸清情況,針對家庭經濟特殊困難學生,按照“一家一案,一生一案”制訂扶貧方案,統籌各類扶貧、惠民政策,確保孩子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輟學。(牽頭單位:縣教育體育局、縣扶貧開發局、縣民政局、縣司法局、縣財政局、縣殘聯;配合單位:各鄉鎮政府)
(八)全面落實教育扶貧和資助政策。要完善義務教育扶貧助學工作機制,認真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等惠民政策。加大對殘疾學生就學支持力度,對符合資助政策的殘疾學生和殘疾人子女優先予以資助,制定完善殘疾學生特殊學習用品、教育訓練、交通費等補助政策。完善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資助政策,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力度,免除公辦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繼續實施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暢通綠色升學通道,提高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生升學信心。(牽頭單位:縣教育體育局、縣扶貧開發局、縣殘聯;配合單位:各鄉鎮政府)
四、優化學校總體布局,避免因上學遠上學難而輟學
(九)統籌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規劃布局。要適應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充分考慮人口流動等因素,統籌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完善城鄉教育布局規劃制度和學校布局調整機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視農村學校規劃建設,在人口稀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地方保留并辦好必要的學校和教學點,確保學生就近入學。健全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保障機制和管理機制,優先滿足留守兒童住宿需求。完善不能到校學習的重度殘疾兒童送教上門制度。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各鄉鎮實際,切實處理好堅持就近入學為主與合理集中寄宿的關系。嚴格規范學校撤并程序,充分聽取群眾意見,避免因學校布局不合理和學生上下學交通不便造成學生失學輟學。要因地制宜通過增加寄宿床位、增加公共交通線路和站點、供應午餐、提供校車服務等多種方式,妥善解決農村學生上學遠和寄宿學生家校往返交通問題。通過在城鎮新建和改擴建學校,有序擴大城鎮學位供給,逐步建立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為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提供條件。(牽頭單位:縣教育體育局;配合單位:縣發改委、縣公安局、縣財政局、縣住建局、縣殘聯,各鄉鎮政府)
(十)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要強化政府責任,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優先發展義務教育;要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貧困等財力薄弱地區的傾斜支持力度。加強工作推進,落實主體責任,完善鄉鎮寄宿制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標準,科學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充分利用“十三五”期間義務教育學校建設項目,加大對貧困地區和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支持力度,積極改善基本辦學條件。落實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適當提高寄宿制學校、小規模學校公用經費補助水平,保障學校正常運轉。嚴格落實對學生規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學和教學點按100人核定公用經費政策,確保經費落實到學校(教學點)。加強教育審計和問責,對挪用和擠占村小學和教學點公用經費的單位與個人要嚴肅問責。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加快“三通兩平臺”(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與應用,促進農村學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牽頭單位:縣教育體育局;配合單位:縣財政局、縣審計局,各鄉鎮政府)
(十一)建立控輟保學動態監測機制。各學區、學校要利用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以下簡稱學籍系統)做好輟學學生標注登記工作,學校要每學期核查一次實際人數與學籍人數情況,并確保學籍系統信息與實際一致。對確認已在外地上學的,學校要督促學生家長盡快辦理學籍轉接手續。對確認輟學或者聯系不上的,縣教體局匯總后按程序報告縣政府。對標注為其他離校的,要說明具體原因。各學區、學校要加強學生失學輟學情況監測,把農村、偏遠、貧困、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和流動人口相對集中地區等作為重點監測地區,把初中作為重點監測學段,把流動、留守、殘疾、家庭經濟困難適齡兒童少年與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作為重點監測群體。進一步落實省教育廳、省公安廳關于學籍系統和全省戶籍基礎信息庫比對核查數據,督促無身份證號兒童少年及時辦理入戶手續,及時發現未入學和身份信息有誤的適齡兒童少年。教育、殘聯和司法等部門要共同核查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未成年服刑人員數據,安排他們以合適形式接受義務教育并納入學籍管理,同時防止空掛學籍和中途輟學。(牽頭單位:縣教育體育局;配合單位:縣公安局、縣司法局、縣殘聯,各鄉鎮政府)
五、狠抓控輟工作落實,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
(十二)精心組織實施。要切實將控輟保學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及時研究解決控輟保學工作面臨問題。
各鄉鎮政府要進一步摸清學生輟學情況、制定控輟保學工作方案,因地、因家、因人施策,排查政策措施空白點和工作盲點。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分解細化目標責任,做到責任到位、任務到位、措施到位,把控輟保學工作做深做細做實。(牽頭單位:縣教育體育局;配合單位:各鄉鎮政府)
(十三)強化督導問責。進一步完善控輟保學督導機制和考核問責機制,將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作為教育發展重要內容納入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體系,納入對鄉鎮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體系,作為對鄉鎮政府及其主要領導考核重要指標。把控輟保學作為責任督學日常督導工作重要內容,開展專項督導,督促學區、學校強化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建立控輟保學約談制度、通報制度和獎勵制度,實行控輟保學督導檢查結果公告、限期整改和責任追究制度。(牽頭單位:縣教育體育局、縣目標考核辦;配合單位:各鄉鎮政府)
(十四)加大宣傳力度。要通過多種方式,加大對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しㄒ約鞍不帳∈凳┮邐窠逃ò旆?、安徽省未成年人?;ぬ趵確煞ü嫘Χ?,廣泛宣傳控輟保學典型經驗和有效做法,不斷提高全社會對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要充分調動社會和學校的積極性,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真正把控輟保學的各項政策落實到每個家庭每個學生身上。鄉鎮政府、學區和學校要完善義務教育入學和輟學勸返復學通知書制度,在通知書中加入有關法律規定和違法追責說明,切實強化家長和適齡兒童少年的法律意識,營造適齡兒童少年依法接受義務教育的良好氛圍。(牽頭單位:縣教育體育局;配合單位:縣文化和旅游局、縣司法局、團縣委,各鄉鎮政府)
附件:懷遠縣控輟保學工作領導小組人員名單
2019年4月16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
懷遠縣控輟保學工作領導小組人員名單
組 長:潘明生 縣委副書記、縣長
副組長:陳春霞 副縣長
成 員:徐元景 縣政府辦公室主任
陳 瑞 縣編辦主任
沈志保 縣發改委主任
崔 偉 縣教體局局長
高 劍 縣公安局局長
周廣新 縣民政局局長
陳 剛 縣司法局局長
朱詠君 縣財政局局長
張 鵬 縣扶貧開發局局長
蔣 偉 縣人社局局長
崔 華 縣住建局局長
陳 柏 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
喬榮權 縣審計局副局長
劉 琦 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湯瑞瑞 團縣委副書記
朱玉美 縣婦聯主席
李 勇 縣殘聯理事長
王 奎 荊山鎮黨委書記
成德舉 榴城鎮鎮長
宋玉萍 白蓮坡鎮鎮長
陶廣元 常墳鎮鎮長
尚元泰 唐集鎮鎮長
梅允玉 萬福鎮鎮長
熊 飛 蘭橋鄉鄉長
楊 光 徐圩鄉鄉長
王 沖 龍亢鎮鎮長
楊亞輝 河溜鎮鎮長
陳同文 淝南鎮鎮長
耿文杰 褚集鎮鎮長
韓 秀 雙橋集鎮鎮長
王 軍 淝河鄉鄉長
彭 輝 古城鎮鎮長
耿 斌 包集鎮鎮長
柴銀翔 陳集鎮鎮長
楊 杰 魏莊鎮鎮長
辦公室設在縣教育體育局,崔偉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全縣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工作的日常組織、協調、督查和考核等工作。